過度內傾的性格,是指自我內省很強,總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自配身心極其細微的異常變化,并因此而產生苦惱不安和焦慮執著。這是自我為中心,習慣于順向思維的性格。每個人都會關注和內省自己,這樣會讓人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夠,讓自己的行為合乎社會規范。如果對分地注意和內省自己,則是一種“小人之心長戚戚”的病態心理。與內傾性格者相反,外傾性格的人則把注意力常集中于外界的事物。他們追求現實,性格坦率,不顧自己而注意目的物,這樣的人,自然是君子之心坦蕩蕩。人在某種刺激、生理出現變化等情況下,偶然出現一些身心異常變化(比如抑郁情緒,身體不�)本是正常現象,無內傾的人對之不會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不會介意,甚至一笑了之,更不會大驚小怪。但過度內傾的人就不是這樣。由意力集中自身,稍有一點異常反應,就容易被自己發覺。或者一時自己沒有發覺,而是被別人提醒,就好像大禍臨頭,對之度注意,懷疑自己患了什么精神上的病。于是就開始注意和尋找自己身上的異常反應。當他再一次發現自己出現異常變化后,就斷定自己原來真是一個病人,并因此產生苦惱和焦慮,注意力就更加集中到這上面,總想并且執著地努力去防止它,這就是抑郁癥的前期扣南郁的困擾,也是發病的動機�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當作一件稀奇的事來看待,誤認為這是一種“病”的表現,本來是暫時的具有一過性象,神經質地對它高度關注,并想象自己患了病,逐漸地把它“捏”成了“病”。人的身心活動不可能永遠保持一成不變,而是受內外刺微的影響隨時都在變化。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和運動成績不能總是保持在最佳狀態,總是隨心理和環境的變化化。去年賽出了最佳成績,今年未必還能發揮最好。人的身心狀態發生變的條件有時明顯,有時不明顯。喝酒喝多了會出現全身性亢奮:低頭玩手機久了可能會頭昏;在空調房內一個人看不感興趣書就想睡覺;冷水澆頭時精神會為之一振;做一件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就容易疲勞:連續幾個小時打游戲也不覺得疲勞;討厭的數學課聽不到幾分鐘就覺得困…其實這都不是真的疲勞,不過是由怠倦而引起的疲勞感覺而已。過度內傾的人碰上這樣的情形就會不同�
有個女孩誤認為自己容易比別人疲勞,好像別人永遠不會疲勞似的,總感到活著沒意思,于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身體哪里有病,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都查不出毛病,最后就到心理科檢查。幾張心理測試題做完,醫生下了一個不負責任卻非常穩妥的診斷:重度抑郁,并建議住院治療。雖然醫生并沒有說來訪者是抑郁癥,只說有抑郁狀態,或疑似抑郁癥,但在來�
者或家長聽來,就確信患病無疑了�
雖然家長考慮到孩子的名聲,沒有住院,只是買來一堆抗郁藥物回家,但醫生的“診斷”卻讓這一家陷入了極大恐懼和焦慮的危機之中。女孩真的患了抑郁癥嗎?幾張心理測量表當然不能作為診斷的唯一根據。但女孩所了醫生的診斷后,卻真的感覺自己患了抑郁癥,并不時地關注自己柳郁了沒有,注意力過分朝向身體的某一面,走幾步路,上下樓梯,就覺得疲勞,而且越來越容易疲勞,“抑郁問題”也就覺得越來越重。太原心理咨詢師認為:心理健康的人勞動時,注意力集中于勞動,從不內省自己為什么容易意勞。當疲勞到一定程度時,雖感覺到有些疲勞但毫不介意,或活動一下手松馳一下,或仍然繼續工作下去。下班回家往沙發上一坐:“啊,吃川”真的感覺到疲勞了,但他們絕不會大驚小怪:“我怎么疲勞了?”不會為這是“病”的表現,知道這是勞動后的自然反應。賜點茶,聽聽音樂,看看電視,上上網,玩玩料音,說說話,聊聊無,:一晚上覺,第二天早晨恢復了,再上班,再勞動,再疲勞,再恢復,周而復始,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也不會內省自己的心情是否緊張。即使知道自已系冬一了,也絕不會為之苦惱、焦慮,更不會采取任何技巧試閣改變這種�%一態,他們只是帶著這種心情投人生活中去,該干什么干什么。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誤認為只有不緊張的人,做事不物芳的人,有氣的人,才是心理素質強的人,而這樣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除精神病人�
我們注意到,不少來訪者是在外力的促使下,由外傾轉變為內領性格。從許多來訪者的自述中也可以知道,他們在小的時侯性格也比較樂現開朗,不大注意自身,目光朝向外面的世界,即使心情有些抑郁,也并不在意。但某些家長對孩子的身心變化很在乎,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不能低沉。只要稍微有些“異常變化”,就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堡而挑刺。人身上最柔弱的區域,往往都是最敏感的地方。由于身心某個“異常”之處常常被他人提醒或指責,而自己也默認并且介意,就會引起自己的注意,并且變得敏感起來,孩子的性格也會因此發生轉變,由外傾轉向內傾。這個“異常”之處也變成了最柔弱,當然也是最敏感的地方�
由于內傾者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不陽光,生怕父母不高興)和某些極其細微的異常變化,加之長期與抑郁打交道,高度關注自己的抑郁反應,練成明察秋毫的專業眼光,就如工兵對地雷一樣敏感。外行湊熱鬧,內行看門道。自己的病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鑒定抑郁障礙有無的專家不是別人,而是患者自己。稍有一點異樣就知道,重一點的也無須旁人提醒就已察覺,接下來必然是沒完沒了地尋找、對抗和糾結。一次一次的努力和失敗,接二連三的挫傷,加上錯誤認知,讓自己陷入了痛苦、恐懼、焦慮和抑郁之中�
抑郁“癥”患者的數量為何逐年增多?因為社會競爭日益尖銳,人在職場或人際交往中遇到曲折(比如碰到說話粗暴的人),心里容易添堵。如果是內傾性格的人,就很容易導致抑郁問題。過度內傾的人因為注意力總是關注自己,不放眼世界,最絲導致坐井觀天的棉狹思想。這些人稍有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糾結不休。因為內傾,對世事不聞不問:因為內傾,對人情不明不白。不洞察,怎么會有做人的學問?不練達,怎么會有處世的文章?為什么有的人臉皮薄,開不起玩笑?因為過度內傾,疏于人情世故,無法適應人際交往。為什么有的人臉皮厚,縱橫社交,游刃有余?因為人情練達,見多識廣�
一個任務沒有完成好的時候,有的人專心研究沒有完成好的原因,有的人則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處境。前者是外傾性格,持積極的態度;后者是內傾性格,持消極的態度。襟懷開闊,視野寬廣,多關心別人,少注意自己,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沖破自我的小圈子,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學習上。不僅用勞動,此勞動必須是從理想和興趣出發,而不是任務觀點的勞動,而且還要用合理的鍛煉和娛樂使自己經常地忙碌著,使自己沒有時間想自己,越是這樣越好。任何內、外偏激都不能認為是良好的性格,唯有內、外調和才是健康的心理。精神圓滿的人,性格毫無矯激粗剛之處,這種人不會在某個“點”上執著起來,糾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