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心理熱線嗎?我請教您一個問題。剛才,我送孩子上學,路上孩子不無遺憾地說,‘爸,我功課記熟了。老師提問時,我卻一陣發槽,什么也想不起來,也答不出來。可是,老師提問過后,我卻又突然想起來了,但機會已經失去了。’這是為什么?該怎么辦?�“你的孩子有多大?平時學習成績如何?課堂發懵是第次還是以前也發槽過?�“孩�9歲了,讀小學三年級,學習成績還可以,在班上中�偏上,發槽的情況今天說,過去沒說過。�心理醫生核實了情況后,作了如下答詢:
孩子被提問發懵現象,心理學上叫做“暫時性遺忘”,其主�的成因是由于情緒緊張,或過分疲勞,或回憶的條件還不具備�防止和處理的辦法�
第一,端正學習態度。研究表明,一個人學習目的愈明確,學習愈自覺,其抗發懵的能力愈強。因此,教師和家長應教育�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研究還表明,怕回答不好挨批評、丟面子的孩子,容易發懵�對這樣的孩子,教師和家長應幫助減輕其心理壓力�
第二,加強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弄通了,記牢了,遇到復�的環境或情況的突變,就不致驚慌失措,即使回憶發生障得,亦能通過中介性的聯想,喚起被暫時遺忘的舊經驗的再現。舊�識一經再現,發懵也就解除了�
第三,增強勝利信心。提間孩子,題目要富于啟發性,要有難度,但難度不能超限;否則,孩子心里緊張,導致發情。有的孩子舉手時還有把握,可一站起來卻一字也答不出,就是這種�象。因此,問題提出后,不要立即讓孩子回答,應給予準備的�間;聽取回答時,應注意傾聽,不要中途打斷,以增強孩子回答問題的信心�
第四,注意科學用腦。心理學研究表明,發槽與身心疲勞�接相關。因此,孩子不能弄得太疲憊,腦子昏昏沉沉,對各種�息處于麻痹狀態,不接受也不輸出,學生的許多發懵現象,皆由于此�
第五,學會自我解脫。研究表明,愉快而樂觀的情緒,是解懵的良方。如果過分焦慮,發懵就會加重,一切的思路都將被堵塞�未了,心理醫生再三叮囑咨詢者:一是與學校老師取得�系,特別是班主任和提問孩子的老師,探討孩子發懵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補救,發槽現象是可以克服的;二是不管出現什么情況,都不能責怪孩子,對孩子只能同情、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