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新房墻上留了一個空調洞口,時常會有小鳥從洞口鉆進屋來,它們在屋內到處亂飛,拼命地朝有光亮的窗戶飛去,結果重重地撞擊在�璃上。稍作停息,小鳥又轉身朝其他窗戶飛去,結局還是一樣�置身屋外,小鳥很容易發現墻上的洞口,但進去之后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口�
此情此景讓我想到了強迫癥患者,他們何嘗不是這樣!在與強迫癥�期斗爭的實踐中,強迫癥患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川”,自以為對�迫癥的認識非常深刻�
他們的思維是,知我病者莫若己。自認為強迫癥的道理都知道,就是難以做到一知易行難。因而他們總是把問題歸咎于強迫癥本身和一些客觀原因,卻從不反省自己的主觀認知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一些客觀因素對強迫癥患者構成的實際傷害�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成長遭遇,當然也包括強迫癥本身的危害等�
其實,大多數強迫癥患者思考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并不比正常人差,太原心理醫生成向東認為:只是表現在強迫這一點上卻陷入了迷茫,固執地抱著偏見,對自己和許多客觀事物失去判斷能力,因而表現在強迫癥上的一切情感活動都是夸張的�虛假和錯誤的�
他們嘲思暮想獲得解脫,卻墜入迷宮和井底,左沖右突,始終找不�出口�在強迫癥患者的眼中,癥狀為何會變得越來越恐怖?這是因為不斷強化和泛化的結果。就如擦除灰塵一樣,客觀上灰塵越擦越少,主觀上灰塵反而越來越多。因為勤擦洗,暫時擦除灰塵的同時,也擦亮了自己的�睛,訓練成“火眼金晴”�遇到煩惱,大多數人是帶著煩惱生活,在生活中解決煩惱,而極少數人總想先消滅煩惱,再回歸生活,結果反被煩惱束縛。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強迫癥患者總想擺脫強迫這個煩惱,反被強迫牢牢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