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不會憤怒的人,其實會用更獨特的方式回擊你——比如下屬拖延工作,伴侶故意哪壺不開提哪壺,普通朋友在你背后搬弄是非…�
這種沒有被直接表達出的憤怒,被美國心理學家蒂姆·墨菲稱為“隱形攻擊”。他在《隱形攻擊》一書中做了這樣的定義:關系中弱勢的一方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非直接方式,向強勢一方表達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積的憤怒�
童年時代的經歷,決定了我們成年后是否具有攻擊性。因為童年創傷的存在,那些隱藏憤怒的人往往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他們被卡住了,看不到現在,無法與過去決裂,也不能擺脫痛苦的回憶繼續前行�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得到表揚和鼓勵,他們就會做更多的冒險和努力。相反,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或得到的批評總是多過夸獎,那么隱形攻擊就會成為他們的工具,甚至變成了一種習慣反應�
如果一個孩子的憤怒不被接納,那么他內心隱藏的憤怒就如同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以對自己和人際關系造成“重創”。“隱形攻擊”真正可怕之處,在于它具有很強的殺傷力,不僅讓我們無法擁有滿意的人際關系,還會帶來持續的壓力、焦慮等對抗性情緒,進而波及身心健康。因為人們以一種寧愿回避的方式去做事時,他們終會變得不開心,并且常常有怨恨的情緒。況且日積月累的回避,會讓你耗盡精力,甚至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