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者短處,而是�能悅意容納自己,自慚形穢,常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自卑的人情緒低沉,郁郁寡歡,常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意與別人來往。他們做事缺乏信心,優柔寡斷,缺�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一般來說,自卑感的產生與主客觀因素和自我評價因�密切相關,其表現有三�
1.膽怯封閉。一些人由于深感自己不如別人,在與人�往或者從事某項事業時認為自已必敗無疑,于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參與競爭,不干有風險的事,堅信“安全第一”。越是封閉自己,越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2,自傲逼人。即人們常說的過分的自卑以過分的自尊表現出來,尤其是當屈從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時,就采用好斗的方式。有自卑感的人,他們比任何人更注意不讓�己被別人發現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當他認為別人可能會發現時,便采用好斗的方式阻止別人對自己的了解。人們常發現這種人動輒就會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尋找借口滋事。其實,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3.跟隨大溜。喪失信心之人,常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便隨大溜以求與他人保持一致,去應驗一句“人隨大�不挨罰,羊隨大群不挨打”的古訓。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努力尋找他人的認可。很多自卑者都有一個“規律”,他們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前就想:別人是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這樣�會讓人笑嗎?我的做法會不會被認為是出風頭?在做了事之后又想:不知會不會得罪人?如果剛才不這樣做就會更好,等等。總而言之,求同心理極強�
下面一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1)消極地看待問題,凡事總往壞處想�
(2)總是自怨自艾與自責�
(3)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們心情沉�的原因之一是“背負情感包袱”。他們把沒有解決的老問題�
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來覆去地念叨那些煩惱的事情�
(4)多疑,對別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
(5)高興不起來。如果你對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極的,你就不可能快樂。對于情緒消極的自卑者來說,幾乎沒有�歡笑愉快的經歷。他們把現實可能享受的歡樂也失去了,�為他們還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經歷,沉溺于痛苦之中�
(6)老是想著掃興的事情,一旦看到別人充滿熱情地�做某件事,會覺得不可思議�
(7)不愿意改變,不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奧地利若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類都有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當我們小的時候,看到別人�而自卑;當我們大的時候,卻發現別人比我們更有錢:當�們有錢的時候,看到別人比我們更年輕力壯,這些都會讓多們在心底里產生自卑。這樣看來,自卑其實并不可怕,從差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是,如果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意去進行自我�破的話,那么自卑對你來講就是有害的�
在現代社會變化劇烈而競爭殘酷的狀況下,任何人都會不斷地遭到自卑感的沖擊,尤其是當以往在許多方面遜色于自己的人,如今卻優越地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的心理會嚴重失衡,那種自卑感更是難以忍受。太原心理咨詢師認為�可是自卑并不是錯。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壞的情感,或是變態的征兆。相反,它是每個人在追求更加優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過程中必然要出現的心理反應。關�在于如何對待這種自卑,是像孩子那樣利用自卑作借口逃避現實,事事依賴他人,還是勇敢地克服和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選擇第一種人自慚形穢,被自卑所壓倒,在消沉中萎靡不振,在�郁的情緒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形成惡性的“自率情結“�第二種人由于刺敬產生了相當強烈的反抗心理,急于改變�卑的地位,不顧他人利益,極端自私,形成專注于自我的狂熱的“優越情結”。這是和極端的自畢者完全相反的人格�型,由于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時過分妨礙他�往往也遭到失敗的結局。第三種人是上述兩者的中間型,�能正視自己的自卑,注重克服和超越,更清楚人與人之間既有沖突,又有合作,而自我的成功就需要在合作中達成,需要兼順他人的利益。這是一種理性且健康的優越人格。看�當今的社會,這樣的人往往如魚得水,甚至無往不勝。因�對于一個自卑者,如何戰勝自卑心理對于人生有著重要�意義�
戰勝自卑就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我們以�之長去比別人之短,就能發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觀地認識短處和劣勢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與優勀可以將自己最滿意的事情、最引以為榮的優點和令人矚目的成績,炫耀�心中的“榮耀室”,從而反復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還可以�“我能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威爾說:“人的所有行為、感情和舉止,甚至才能,與其自我意象是一致的。”如�能將“我還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滲透到自己人生的各個方面,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養出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的那份自信�
要正確地評價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之明”,不僅表現在能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還表現為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這才是正確的與人比較。馬克思曾說過,偉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為你自己脆著�要正確地表現自己。心理學家建議: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這些事情即使�“小”,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任何成功都能增強自�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蘊積于小的成功之中。換言之,�通過在小的成功中表現自己,確立自信心,循序漸進地�自卑心理�
設法正確地補償自己。盲人尤聰,瞽者尤明,這是生理上的補償,人的心理也同樣具有補償能力。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兩種積極的補償:其一是勤能補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頂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這是積極的、有效的補償。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揚長避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讀達爾文、濟慈、康德、拜倫�培根、亞里士多德的傳記,就不難明白,他們的優秀品質�生的輝煌成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這樣促成的。人的缺陷,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關鍵是自己愿不愿意改變,只要下定決心,講究科學方法,因勢利導,就會使自己擺脫自卑,逐漸成熟起來�